查看原文
其他

与文学创作的奇妙相遇,从浙大开启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11-29



为青少年撰写历史科普读本

她以通俗有趣的笔触书写历史

《虫之岛》获第七届青春文学奖

她用笔尖探索人性的世界

与网络文学的奇妙相遇

他从“写作小白”到大神写手

创新表达传统文化

他们是

笔耕不辍的求是人

也是

我们的学长学姐

快来看看他们的创作之路吧


  童趣历史的“建模”大师  


1

 个人和代表作品

冯晓雪,2010年考入浙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年本校保研攻读古代文学硕士。2022年,出版青少年历史科普绘本——《写给孩子的古都历史之旅》,全书共五册,分别以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背景,以虚构的古代小人物为主角,通过小人物的人生奇遇介绍古代的历史文化。


这套书得到了知名作家郝景芳、艾石、紫金陈和浙大中文系徐永明老师、浙大历史系陈志坚老师的推荐。


2

我的创作之路和浙大

我小时候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地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故事,久而久之,看的书多了也就有了一种非写不可的创作欲望。


到了浙大,因为浙大本科实行的是大类招生制度,所以我在大一的时候跟着人文大类老师们读了很多“杂书”,这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在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后没有局限在本专业的视野里,而是更广泛地学习文史哲艺,甚至是了解理工科的一些知识。同时,各种各样的通识课程教会了我深入研究对应学科领域的方法,让我在创作相关作品时有了更专业的视角。


另外,许多中文系老师的课程都非常有魅力,我在他们的课堂上受益匪浅。一些文学课好得不像话,老师会带着我们跟随小说里的人物进入一个个文学世界,品味文学之美。每当我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回想起这些美好的文学课堂,总会得到一些激励和启发


为了实现“作家梦”,我开始在工作之余大量写作,支持我长期写作的动力还是那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结果会是一场空吗?我也不知道,只是坚持“勤耕雨读,日耕三千”。比较幸运的是,我摸索出了适合我的写作路子,创作了一些受欢迎的作品,也出版了一套历史科普绘本,目前还签约了几部新的出版作品,渐渐打开了自己的写作世界的大门。


3

想对学弟学妹说


写作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炼的技艺,大量的阅读和练笔都是必不可少的。千万不要等到有灵感的时候才开始练习,否则真正动笔的时刻会少之又少。只有开始写了,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写出什么。想要提升写作水平?最关键的还是去写。


写作这件事本身是很苦的,作者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是孤独的。假如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那就可以靠着热爱在这个领域里长期地深耕下去,兴趣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至于文笔不好?不会讲故事?都没关系,只要是出于真诚地写作,就会有收获。

  不断探索自我的攀登者  


1

 个人和代表作品

梁思诗,浙江大学文学院2020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福建文学》《作品》《青年作家》《延河》等刊物,长篇小说《虫之岛》曾获得第七届青春文学奖,现为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


2

我的创作之路和浙大

在文学创作方面,我只是一个新人。高中时开始养成定期写小说的习惯,也是在那时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获得了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这些都是外界给予我的最初的肯定。


来到杭州以后,我一直醉心于这座城市四时曼妙的风景,旖旎的西湖风光以及厚重的杭城文化底蕴都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以至于我会将杭州柔婉的东方风情和某些历史书写带入小说中。而我所在的紫金港校区更是一座“小杭州”,宜人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给我灵感供给,也能使我每日静下心来读书写作:对古籍的深入挖掘,使我受到古代文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思想内涵的浸染;对我国现当代或西方小说的接触,使我对小说的创作技法和体裁开拓有了新的认知。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之下,我开始全面地系统化地了解世界文学的方方面面,也开始摸索个人风格,将青春时期的书写向严肃文学靠拢。


本科期间,我便开始向文学期刊投稿,当时接到了省级刊物《福建文学》的过稿通知,这是我写作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次鼓励。然而那个时候留给文学新人的机会不多,不断经历失败的过程,也是自我省思、不断调整写作方式的过程


后来,随着文学界对新人发掘的不断重视,期刊为新人开辟专栏、高校为新人举办创作比赛,而我也陆续得到了一些发表的机会和编辑的肯定。如今的我,依旧在不停地经历成功和失败,也依旧在不断寻找新的创作方式、寻找自我的风格。



3

想对学弟学妹说

在信息碎片化、功利价值观横行的当下,缺少的是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有完全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好文章来自于长期的人生积累、阅读积累和反复的写作训练,创作首先应该是为了纯粹的文学和艺术本身而写,警惕功利主义,忌才疏而自大,能写出好文章不怕没有被认可的机会。此外,伟大的文学遗产并不只西方才有,中国的古典文学也是一块巨大的瑰宝,我们应向传统文学学习,向根和血液的深处汲取养分

 一次预料之外的“华丽”转身  


1

 个人和代表作品

朱乾,笔名善水,网络文学作家,浙大中文系2002年毕业。中国作协会员,第十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作家代表,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代表作有《书灵记》《宅妖记》《四无道长》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动漫、游戏。


个人和多部作品入选茅盾文学新人奖、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国动漫金龙奖、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浙江省新荷人才库、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

我的创作之路和浙大

我是1998年来到浙大中文系就读的,那时候我的理想还是成为一个传统文学作家,但没想到毕业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完成了一次预料之外的“转身”。


那个时候,我在图书馆里读了大量的作品,也在很多老师的课上感受到了文学之美,这其实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我很喜欢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批评史的课程,这也是我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的创作风格,实际上是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传统文学、传统文化进行一个创新解读,用Z世代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我会从传统文学创作转向网络文学创作,其实也跟浙大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前西溪校区的后门有很多书摊,我印象里都是黄皮的,十块钱三本,全都是最早期的网络小说。我第一次无意间买到这些书的时候,大受震撼,心中的念头就是——“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毕业工作以后,我自己在网上看的网络小说又经常会断更,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你们写得那么慢,干脆我来写好了……”所以当时傻乎乎地先埋头写了一百万字,直到第一本小说写完了,这才想起一个问题——“我该怎么投稿呢?”


好在这个时候,一个前辈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了起点的编辑,然后……稿子没过!其实也是预料中,因为当时完全不懂得怎么写。不过编辑很喜欢我,他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有毅力又“傻乎乎”的新人了,然后他就开始指导我,带我入了行。


3

想对学弟学妹说

如果说,师弟师妹们想要从事创作的话,我个人建议,除了每位作家都会提到的“阅读和练习”之外,还应该注意与时俱进。创作要注意时代的潮流变化,要注意新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不能完全为商业所束缚,但又必须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要在细分领域中找到自己的那一块,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和优势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得是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勤耕雨读,日耕三千

每天一点小练笔

也能水滴石穿


于静谧中任思维翩跹

于纯粹中积淀自我

写作是自身的修行


与时俱进,考虑受众

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创作

写作是喜欢讲故事者的沃土


今天

我们还邀请到了冯晓雪校友

为大家送出亲笔签名的

《写给孩子的古都历史之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

留下你的文学梦、作家梦

截至7月23日10时前

留言点赞前两名的读者

就可以领走这份“书香”福利

赶紧行动起来吧~



特别鸣谢浙江大学文学院整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韩鸣筝丨周亦颖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编辑:朱俊俊责任编辑:朱俊俊


推荐阅读

1.揭秘雄性昆虫“恋爱”密码,浙大成果登《细胞》

2.青年科学家王宝俊:立志回母校再“创业”

3.共同优秀,一言为定!26舍615寝室集体保研

4.走,我们一起去看校园里的柳绿花红

5.AI顶级专家沈春华回国加盟浙大
6.院士领衔,浙大探索校地合作新范式

7.回到新疆!浙大博士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家乡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给学长学姐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